刚刚过去的2018年春节假期,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总量约为615万人次,同比增幅近7%。同样令人欣喜的是,相比较以往,我国游客出境游不文明行为的报道却少了很多。随着出行经验的不断丰富,文明素养的逐步提高,中国游客开始变得愈加成熟自信,也越来越受到旅游目的地国的欢迎。
遵规守则 文明已成自觉行为
墨尔本某旅行社工作人员巴内加尔:自元旦以来,接待的几乎全是中国团。中国游客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大声喧哗、乱涂乱刻等情况越来越少了,即便有个别不文明行为出现,周围的亲友也能及时予以劝阻。据一些合作酒店反映,无论是在客房还是餐厅,中国人都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少客人在退房前还会带走生活垃圾。
在澳旅居多年的华人旅游服务志愿者张先生:绝大多数来澳的中国游客都已经开始意识到“文明出行”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往往代表着中国人的整体形象,不文明的现象几乎绝迹。>>>>
泰国华人:尊重泰国的习俗,尊重泰国的佛教文化和礼仪,已经成为大部分中国游客的自觉行为。大年初一早上,泰国唐人街的寺庙。从祭拜到布施,所有人都井然有序,除了虔诚祈福声和诵经声,没有任何杂音。
从业近20年的法国安赛尔旅行社总经理周建防:与十几年前相比,现在中国游客在法国的形象不可同日而语。中国这几年大力提倡文明旅游,旅行社和导游都积极响应,提醒游客注意言行举止,成效显著。现在带团出游,游客即使在户外,也会先询问是否可以抽烟,说明有了遵守当地规则的意识。
优雅自信 素养品位不断提升
曼谷市中心的一家高端购物中心某国际品牌珠宝店经理拉丽塔·柏萍粤旺:中国顾客比从前更懂审美,也更有礼貌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顾客都面带微笑洋溢着自信,能耐心地与店员交流他们的需求,仔细听店员给出的推介,只试戴自己喜欢的几款饰品,即使最后没有选到适合的,也会对店员表示感谢。
随着文化素养的提高和见多识广,中国游客的心态也趋于成熟,以往一直被法国媒体及旅游界反映的中国游客在历史文化景点停留时间过少,只热衷于在大商场购买奢侈品等问题,也有了明显的改观。现在的中国游客更乐于深度了解当地文化,以往外媒报道的“拍照购物游”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不少中国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游览,开始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历史文化景点上,通过参观博物馆、参加文化活动等,领略法国的文化魅力。
常年走中东非线路的出境游领队樊怡莲:感觉非常幸运,埃及的金字塔、土耳其的大教堂、肯尼亚的大草原,都留下过我的足迹。喜爱这些线路的游客,大多更注重旅途中对文化的体验,他们会心存敬意,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不会像以前的一些以购物为目的的线路,或者一些“低价游”的旅行团,游客容易发生哄抢等不文明行为。
理解认可 中国游客越来越受欢迎
近年来中国游客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不文明现象越来越少。中国游客还可以在网上使用中文递交签证申请,中文也成为澳政府唯一接受的非英语语言。这些无不说明了澳政府和社会对于中国游客的认可和欢迎。
泰国东部象岛宾馆大堂大堂经理颂猜:近一两年,来象岛旅游的中国客人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取代西方游客成为象岛主要客源,所以春节前岛上几乎所有的宾馆饭店都装点了中国年的元素,目的就是让中国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中国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旅行社安排的景点,开始走出传统跟团旅游的禁锢,愿意踏足泰国的各个地区去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这种开放的心态促进了两国人民更好地相互了解,而有了解才有理解。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赴日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且越来越注意中国人的形象,游客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银座、新宿等商区,虽然中国游客没有减少,但是大声喧哗的现象却少了;在迪士尼、浅草寺等景区,虽然排队的中国游客没有减少,但是因为长时间排队而耐不住性子插队的现象却少了;在日本各大媒体上,虽然报道中国游客赴日旅游的业余时间如何赚钱没有减少,但是报道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业余时间如何赚钱却少多了。
法国媒体对中国游客的负面报道也在逐渐减少,转而关注中国游客对于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性。法国旅游界对中国游客十分重视,推出了一系列贴心服务,包括大型商场引入银联卡、博物馆提供中文讲解、机场和部分地铁提供中文服务等。
常年走中东非线路的出境游领队樊怡莲:最让我感到自豪的还是能在旅游过程中切身感觉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中国游客越来越受欢迎。不少游客都跟我说,当地人对中国游客非常友好热情,让大家深受感动。而在我眼中,这也是中国游客对当地人的友善、尊重、谦虚的态度所得到的回报,我想,一定不止我带的团是这样的,而是所有来这里的中国游客都是这样文明友善,所以他们才会这么欢迎中国人。